恒庐美术馆

侘岩一间——路程岩彩作品展

发布时间: 2017-10-25

640.webp (1).jpg


侘岩一间——路程岩彩作品展


策展人:杨修憬

开幕时间:2017.10.27 15:00

OPENING15:00 October 272017

展览时间:2017.10.27—30

DURATIONOctober 27,2017-October 30,2017

地址:杭州市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

VENUE: Henglu Museum,NO.202 Nanshan Road, Hangzhou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

承办单位:杭州恒庐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640.webp (2).jpg

路 程



1990年生于杭州,2013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学士学位,2017年获柏林艺术大学硕士学位。




艺术家自序



七年前,我专注探求于材料媒介在绘画中的技术表现,试图寻找到一种特别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恰巧也在恒庐,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岩彩。从那一刻起,我就非常明确地告诉自己: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东西。当晚我就与王老师约谈,决定休学一年,专门学此。在高研班我成了年纪最小的学生,我的同学都算是我的长辈,有资深媒体人、有经验丰富的艺术家、也有院长......我们彼此同学相称,没有隔阂,很快我便从他们每个人身上学到了不少经验。


岩彩强调亲力亲为,当手指与色粉接触的那一刻,一切都得附上自己赴汤蹈火的态度。因为我们今天的世界俨然成了一家资本超市,一切都被明码标价成为消费品,认为只要资本就能等价交换。资本世界里的偷工减料那些幌子在岩彩面前变得行不通,因为他工序太过复杂,逻辑设计太过缜密,不怀着一颗沉静的心,作品必将报复于你。你必须全心全意投入,甚至进入禅宗悟道的层面,它又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艳。这也是日本人为什么将它作为“国画”的原因。



640.webp (3).jpg

《法相》


岩彩的历史很容易让人勾起民族情怀,同时它强烈的材料魅力,也会对艺术创作带来一定的束缚。一句“材料是为艺术家服务的,而不是艺术家为它服务”点醒了我。从那以后我放下了包袱,将自己的关注点重新回到艺术本身。“无知”成为了我最好的驱动力,承认自己的无知,让我对未知的领域点燃了疯狂学习的热情。庄子、佛经、敦煌、八大山人、苏轼、石涛、范宽、潘天寿、柏拉图、康德、席勒、本雅明、海德格尔、阿多诺、丹托......通通成为了我的老师。


此次展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的“日课” 古画研习,通过对敦煌艺术的反复临摹是将自己嵌入历史,摸索出传统文化的脉络,亦是探寻本源的方式。另一部分则是岩彩新作,与杭州有关。是一些记忆中的场景、情境、氛围、意象和情绪。

路 程

丁酉处暑后八日于湖上云溪




作品欣赏与他们说



640.webp (4).jpg

《法相2》

这就对了!踏踏实实做研究。伴随着他们年轻一代的成长,中国未来的新一代大师兴起了。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640.webp (5).jpg

《风嗖细雨》90x30cm

路程是一位本人一直关注的青年艺术家。偶尔他会来我办公室聊上一会,说的无非是他近期的创作与思考。他没有年轻人常有的夸夸其谈,更多的是他碰到的疑惑与求解的方式。

《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作为一位自觉之人,路程的艺术实践之路始终围绕着其思与困展开。他对古老的岩彩具有极大热情,但同时又对这一材料保持着一份冷静与克制。在中国美术学院的人文氛围中,在师长们的薰习下,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热忱,长年累月研究敦煌艺术,沉迷于历史、古法、经典的研习。他清楚当代艺术需从传统文化艺术中寻找发展的助力。他以古老的岩彩艺术形塑当今的生活与思想,注入自身的思考与理念。

熟练于岩彩画技法的同时,路程又反对那些无意义的材料表现与材料语言,而更加看重创作者如何通过作品从而表达其内涵与观念。在德国留学之后,他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艺术并不分所谓东西方,甚至在文化本体中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区别,不同的还是那些所谓的表象。这一点在古代敦煌艺术也能够得到印证。古老的岩彩画如何在当下活化与发展,是路程一直思考和努力的方向。近期创作的一组关于杭州的岩彩画作品,他大胆抛弃岩彩通常的秾丽绚烂,既有水墨画给人的清雅淡逸,又具备水墨画很难营造的厚重俊朗,令人耳目一新。

年青的路程勤学善思,在艺术的路途艰辛跋涉,不断摸索,不断实验,不断前行,稳健地走向艺术的远方。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毛建波



《锒铛岭》44x12cm

路程专业知识比较全面,有精益求精精神;因学习成绩优秀,被评为中德学院优秀学生,荣获奖学金。其个性平和、做事稳重,尤其通过两年半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与柏林艺术大学的学习与锻炼,独立思考与钻研能力有显著提升,尤其对本土文化与当代艺术融合方面有着专门的研究与实践,相信他一定能运用掌握的知识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院长

杨修憬



640.webp (6).jpg

《茅家埠》44x23cm

路程从大学本科期间就善于独立思考,进行跨学科学习。这些年更是为了将“传统活化于当下”,硕士留学德国学习西方新媒体艺术与德国美学,同时研习佛法,将问题嵌入历史并以横向比较。其作品展现了其所思所想,以“格调”为旨归,重沉淀,创我法,绝流俗,涵修为,提升艺术生命与境界。是一位自我选择和学术追求明晰高远的青年艺术家。

——中国美术学院创业学院副院长、学生处处长

竺照轩



640.webp (7).jpg

《茅家埠》44x24cm

路程是个非常清楚自己要干什么的人,从本科休学来学习岩彩,再到带着问题去探索当代艺术,始终围绕着岩彩为核心,扩大知识领域。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年他始终坚持岩彩的上手实验,体现出他对岩彩的热情。岩彩事业需要这样的年轻人。

——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所所长

王雄飞



640.webp (8).jpg

《西湖》44x14cm

Ich lernte Lu Cheng im Sommersemester 2015 an der Chinesisch-DeutschenKunstakademie kennen, als er von der Malerei zur Medienkunst wechselte, da ihmdie Grenzen der Malerei zu eng gesteckt schienen und er seine malerische Arbeitbereits während seinesBachelorstudiums hinzu einer konzeptueller Arbeit erweitert hatte und er seinWerk medial erweitern wollte. Ich unter- richtete ihn bis 2017, wo er seinenMaster of Fine Arts mit der Note 1,0 abschloss. Während des Studiums begriff ich ihn stets als fertigen undklar strukturierten Künstler.

War es zu Beginn das Interesse an Malerei-ihrer Historie, ihren Materialienund Techniken, erweiterte Lu Cheng sein OEuvre über die Zeit kontinuierlich. Seine Arbeit operiert nunmedienübergreifend imSpannungsfeld von Video, Installation, Performance und Malerei. Als einevisuelle Argumentation ist Lu Chengs Werk den Visual Culture Studies, imBrennpunkt von Bildwissenschaft, Cultural Studies und Diskursanalyse af n.

Zusammenfassend komme ich zu dem Ergebnis, daß Herr Lu Cheng durch seine künstlerische Arbeit hervorragend ausgewiesen ist.

——Martin Dörbaum

翻译:

我与路程相识于2015 年中德艺术学院,我对他从绘画专业到媒体专业感到感动,是因为他当时的绘画作品成熟美妙,而他却开始关注艺术边界及如何通过作品表达更深层次的内核问题。最终,他获得了艺术硕士,并且得到了1.0 分,在我认为,他现在是一位作品和结构清晰的艺术家。

他的绘画关注历史、材料、技术,然而对艺术不断膨胀的追求,随着时间推移他开始不只局限于此,为了艺术更高目的,进入录像、装置、表演等多领域研究。他的工作包含视觉、图像学、文化学和文本分析。作品具有深度内涵。综上所述,我认为路程及他的作品是成熟优秀的。

——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马丁·迪尔鲍姆



640.webp (9).jpg

《柳浪闻莺》 44x19cm

路程长期在思考一个艺术的现实个人命题,他认为,如何构建有价值的艺术人生,并建立完整概念的艺术工作程序,是社会责任感,务实的过程能体现人生意义的成就感。路程看来,任何审美艺术实践,应该和活生生的现实意义是一个整体,正因为这样冷静的理性认知,他在新媒体的当代艺术研究阶段,并没有被观念和实验性理念迷惑,而是通过更多的跨界的当代艺术实践,认识到形而上的艺术创作,其结果也只能是审美精神的复原,或另一美学语言的构建。

最近路程来访,展示给我看了系列绘画作品,体量和品质令我惊讶,他对经典的传统佛教艺术和岩彩绘画技法有大量探索和研习,并形成系列性作品,画风唯美优雅,制作完整精美。对于艺术家能同时有效的呈现两个审美脉络的作品,并都具有相当的完整性,算是难得的个案。


我观察到他鲜明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和多元的艺术的认知能力,是远望未来的。我有乐观的期待。

——艺术家、中国美院中德艺术学院副教授 吴杉


640.webp (10).jpg

《雨落龙井》40x100cm

路程的作品,纵心放逸,因晦而明,古意斑斓,一惯地在忠实传统特色上,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并积极地表现了出来,给作品以崭新和长久的生命力,他具备了一位大家的本能和气质。

——北美资深媒体人、旧金山总领馆中国艺术节发起人

聂崇彬



640.webp (11).jpg